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指導意見【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決策部署,加快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為主線,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為依托,把首都豐富的節能環保創新與服務資源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做優高效節能產業,做大先進環保產業,做精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做強節能環保服務業,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裝備“引領者”、服務資源“聚集地”和市場應用“示范區”。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依托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堅持高端發展,強化產學研用結合,著力突破一批節能環保領域關鍵技術,研發重點高端裝備,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提升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 堅持需求拉動。營造綠色消費政策環境,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深入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釋放節能環保產品、裝備、服務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有力拉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改革的辦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政策機制,強化監督管理。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本市節能環保產業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對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取得重點突破,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和產品,建成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創新型公共服務平臺,節能環保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培育10家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培育100家左右營業收入超過十億、在國內細分市場領先的節能環保骨干企業,帶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優勢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質量效益穩步改善。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重點企業盈利能力穩步增強,核心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輻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節能環保創新成果得到廣泛應用,有力支撐本市傳統產業綠色化技術改造。本市節能環保技術轉移和服務輸出的溢出效應充分顯現,對全國其他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二、促進節能環保產業高端發展 (一)做優高效節能產業 高效鍋爐領域。推進清潔高效燃燒與余熱余壓利用技術突破,積極研發蓄熱式低氮燃燒裝備、新型高效鍋爐系統設備,加大應用推廣力度。 節能電機領域。提高高效電機設計、匹配和關鍵材料、裝備,以及特大功率高壓變頻、無功補償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推廣應用軟啟動裝置、無功補償裝置、自動控制系統等。 能量系統優化領域。加大工業領域的系統節能技術研發力度,鼓勵先進節能技術、信息控制技術與傳統生產工藝的集成優化運用,推廣系統節能綜合解決方案。聚焦供暖、空調制冷、用電和圍護系統等建筑節能領域,發展智能控制和能量回收等新型技術。 (二)做大先進環保產業 水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電子、醫藥、食品加工等工業行業廢水處理核心技術,以及工業園區廢水深度處理技術、水體生態修復重建技術等。加快污水脫氮除磷深度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等精細化處理技術關鍵組件與設備研發。鼓勵低壓納濾膜處理、生物膜處理、海水淡化等技術轉化和示范應用。提升水務工程建設集成服務能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大氣及噪聲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煙氣多污染物協同處理技術、選擇性還原等脫硫脫氮關鍵技術、PM2.5和臭氧主要前體物聯合脫除技術等。研發新型大氣污染物監測儀器、汽車尾氣處理裝置等設備。開發新型吸聲、隔聲、隔振、減振材料,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高鐵、道路、飛機噪聲治理及建筑隔聲防護綜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固體廢棄物處置領域。重點發展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技術,研發垃圾焚燒關鍵設備。加快危險廢棄物非焚燒處置技術創新,提升飛灰、醫療廢棄物綜合處置能力。推動形成固體廢棄物“收運處一體化”服務體系。 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領域。提高土壤污染診斷水平,增強風險識別、污染物快速檢測、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風險管控能力。提升農田土壤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快速檢測修復技術及污染場地風險評價數值模擬技術水平。發展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重金屬穩定化、垂直柔性防滲、原位熱解吸等技術。加快污染場地、礦山、地下水修復和垃圾填埋場整治新技術推廣和應用。 (三)做精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可再生資源逆向物流領域。開展新型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以電器電子產品為突破口,逐步擴大回收利用廢棄物范圍,推動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不斷提升規范回收率。推動搭建生產、回收與處置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管理平臺,鼓勵企業研發和推廣基于物聯網的再生資源收運系統。 資源再生與綜合利用領域。發展報廢汽車和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智能拆解和拆解物自動化分選技術,報廢動力蓄電池、廢碳纖維材料等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技術,以及廢舊塑料的改性改質、餐廚垃圾的低成本資源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研發相關高端裝備。 (四)做強節能環保服務業 能源管理綜合服務領域。推廣能源費用托管、節能量保證、融資租賃等商業模式。支持開展節能咨詢、評估、監測、檢驗檢測、審計、認證等專業節能服務。引導節能服務企業拓展服務內容,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能源管理綜合服務。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領域。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進一步明確第三方治理項目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鼓勵重點企業、工業園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環境保護綜合服務領域。加快發展環境建設規劃、工程設計、環境投融資、清潔生產審核、認證評估等專業服務業態。積極研究環境監測整體方案,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引導大型環保企業向設計、施工、維護和運營等一體化服務模式發展,提升企業環保服務總承包能力,培育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2020-02-14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北京市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一覽表2020-04-20
- 2019年北京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情況2020-06-05
- 北京市印發實施VOCs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0-07-21
- 《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下載2021-04-08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農作物秸稈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水質控制儀產業全景調查及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生物發酵器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污染處理藥劑產業深度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造紙機械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