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全文】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甘政發〔2018〕17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各單位: 現將《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4日 (此件正文公開發布,附件不公開) 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 前 言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明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強調要“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這為我們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正處于轉型發展、脫貧攻堅、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協同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黨中央交給甘肅的政治責任。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總目標,以新時代的新站位新視角,準確認識把握省情,認真汲取甘肅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深刻教訓,舉一反三,果斷調整發展思路,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的總方向和主基調,將構建生態產業體系作為我省發展的主攻方向,以推進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核心,以資本、人才、信息等資源要素為支撐,通過資源節約集約和創新發展驅動,提高產業資源化、循環化、生態化水平,努力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促進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依據《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編制《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指導我省推進生態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和實現綠色發展崛起的綱領性文件。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環境 一、發展基礎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取得新的進步。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加快推進。先后出臺《甘肅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甘肅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甘肅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撐。有序推進甘南等4市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制定實施《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確定的52項重大生態工程完成階段性目標,敦煌、祁連山、黑河、石羊河、“兩江一水”、渭河源區、黃河上游流域等重大生態保護規劃獲批并加快實施。 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面完成國家下達“十二五”節能減排降碳等約束性指標任務,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2016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1.004噸標煤/萬元,較2010年下降29.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19.1%,較2010年提高3.56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164立方米/萬元,較2010年下降45.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12.4%、11.8%、11%、15.9%。全省14個市州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4.7%,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達到83.6%,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2.1%,18個重點監管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Ⅲ類水質目標。 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基本建成,生態產業發展探索逐步深入。認真組織實施國務院批復的《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重點工作任務和主要指標順利完成,“四位一體”循環體系初步形成,“五大載體”建設進展順利,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試點示范成效顯著,形成《甘肅省循環經濟百佳項目》等十余項成果,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基本建成,順利通過國家評估。積極探索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攻堅戰,開展“雙創”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蘭白綜合性高技術產業聚集區和金昌新材料產業、蘭州生物產業、酒泉新能源產業以及天水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3.1%。一二三產比重從2010年的14.5:48.2:37.3調整為2016年的13.7:34.9:51.4,三產占比首次突破50%。 二、機遇和挑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業發展逐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對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改革創新,釋放出了很多的紅利和強大的動力,這些都為我省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新空間、帶來了新機遇。 同時,我省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總體水平仍然較低,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突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任務尚未完成,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原材料工業占比高,生態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弱外送不足,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數據信息等新興產業處于起步階段,部分地區生態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支持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財稅政策、綠色金融、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保障能力明顯不足,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綠色崛起任重道遠。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甘肅是一個內陸欠發達省份,戰略位置重要,資源相對豐富,但經濟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脆弱,貧困問題突出,發展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發展潛力和困難也都比較大”的省情實際和階段性特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把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走綠色發展的路子作為踐行生態文明的實際行動,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這個最大機遇,堅持長短結合,謀劃一批牽一發動全身、既能盡快實施見效又有利于積蓄長遠發展動能的綠色生態產業重大項目,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促進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態環境代價的粗放生產方式向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雙輪驅動的集約生產方式轉變,加速能源資源利用從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綠色、安全轉型,以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守護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新時代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進程。 |
相關文章
- 《2019年甘肅省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168家企業)2019-05-15
- 七億社會資金投入合同能源管理2019-07-22
- 陜西省統計局:全省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調查報告2019-07-23
- 《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培育)企業庫》(節能環保裝備企業22家)2019-07-29
- 云南省發改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2019-08-16
- 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模式有望在海南試點2019-09-1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農作物秸稈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水質控制儀產業全景調查及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生物發酵器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污染處理藥劑產業深度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造紙機械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