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2022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
時間:2022-09-09 17:26來源:全球環保研究網 作者:上海國際展覽 點擊:
次
?“2022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碳中和博覽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工作方案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已列入2022年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安排。
2022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
時間:2022年12月21日-12月24日
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組織架構
批準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協調推進單位: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主辦單位: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承辦單位: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節能協會
支持單位:上海市核電辦公室、上海金融業聯合會
展會概況
“2022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碳中和博覽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工作方案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已列入2022年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安排。“碳中和博覽會”是落實關于“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既是深入推動雙碳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有利于引導雙碳產業和技術創新上形成先發優勢。展會預計規模10萬平方米,并特設“低碳智慧出行展區”。
本屆展會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聚焦低碳前沿技術及解決方案,搭建產業鏈貿易平臺,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碳中和博覽會”以能源轉型、節能增效、循環經濟、實踐探索、低碳交通、低碳服務為切入點,展開行業前瞻為導向,覆蓋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筑、農業、負碳排放、清潔能源、低碳生活、循環經濟、碳市場交易、信息技術與數字化、一體化解決方案等領域。博覽會集聚政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咨詢機構、行業協會等各類社會主題,多維度放大展會功能,為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需求方與供應方搭建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資源整合平臺,在全社會營造積極踐行節能降碳的良好氛圍。
規模: 100,000平方米
展商: 600+家
觀眾:100,000+人次
媒體: 300+家
同期活動: 100+場
國別地區:丹麥、法國、德國、日本、瑞典、瑞士、英國、美國、芬蘭、挪威等
六大展區
能源轉型:化石能源低碳提效、清潔能源替代轉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低碳交通:新能源交通工具、供應鏈解決方案、低碳交通配套基礎設施、低碳智慧出行方式
節能增效:綠色低碳建筑、低碳環保建材、工藝改造及技術升級、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節能管理、綠色供應鏈
循環經濟:循環化改造、循環性農業、資源再利用(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低碳服務:學術機構、綠色金融、檢驗認證、行業咨詢、法律服務、人才服務
實踐探索:前沿科技、碳匯固碳、碳市場、低碳實踐案例、低碳生活方式
同期活動
高峰論壇/平行論壇/分論壇/發布會/貿易配對/現場活動/簽約儀式/路演
高峰論壇:
組成:由一個主旨論壇和多個平行論壇組成;關注:碳中和的頂層設計,包括行業認定、標準制定、規則約定和市場準入門檻等;探索: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包括技術授權轉讓、綠色產業升級等;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包括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轉型等;透析:未來國際投資的綠色化動向
貿易配對:將結合碳中和領域所涉及的行業板塊,舉辦各項投資貿易、經貿洽談、企業對接等活動。組織碳中和領域新技術、新產品首發活動,通過現場成果展示宣傳,充分調動、發揮社會機構和企業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促進技術升級、成果轉化應用和貿易成交,發揮“風向標”作用。
目標觀眾
來自能源、工業、農業、建筑業、物流運輸業、服務業等不同領域的專業觀眾
政府官員、企業高管、采購、技術、研發、市場、銷售人員、專家學者、行業分析師、媒體記者等專業觀眾
公眾
展位價格
標準展位:15,000.00元/9平方米 (9平方米起租)
室內光地:1,500.00元/平方米 (36平方米起租)
聯系方式:
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86-21)- 62792828/33283211/33283117/33283215/33283116
|
相關文章
- 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2023-03-01
- 2024第八屆西安國際環保科技產業博覽會2024-01-25
- 2025第17屆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2025第17屆廣州國際光伏儲能展)2024-09-05
- 2025第14屆國際生物發酵產品與技術裝備展覽會(濟南)2024-09-05
- 2025上海環境監測展2025-03-17
- 第九屆廣東水展2025-03-1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農作物秸稈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水質控制儀產業全景調查及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生物發酵器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污染處理藥劑產業深度研究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造紙機械產業鏈全景分析與咨詢報告(2025全景版)
|
|
|
|
|
|